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1.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是将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2.氧热价氧热价是将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3.呼吸商机体依靠呼吸功能从外界摄取氧,以供各种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需要,同时
也将代谢终产物CO,呼出体外,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2.精神活动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由于随之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
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在安静状态下摄人食物后,人体释放的热量比摄入的食物本
身氧化后所产生的热量要多。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
作用。人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当环境度
4.环境温度
20℃时,代谢率开始有所增加,在10℃以下,代谢率便显著增加,30℃以上代谢又会
增加。
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一)概念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
1.基础代谢
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
口典例精讲
测算基础代谢需要空腹,其目的是
A.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B.排除甲状腺素作用的影响
C.排除骨骼肌收缩运动的影响D.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E.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基础代谢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测定方法是在人体清醒且安静
静的状态下,测定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故测定
基础代谢需要空腹的目的是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2.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二)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基础代谢率(相对值)=(实际值-正常值)/正常值x100%。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数值
与正常的平均值比较,相差±10%~±15%,无论较高或较低,都不属病态。当相差之数超
过20%时,才有可能是病理变化。在各种疾病中,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异
常变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基础代谢率将比正常值低20%~40%;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的基
础代谢率将比正常值高出25%~80%。因此,基础代谢率的测量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
重要辅助方法。
第二节体温
一、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
(一)体温的概念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的正常
值为36.7~37.7℃,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一夜之中,清晨(2:00一6:00)时体温最低,午后(13:00-14:00)时最高。波动的
顿值一般不超过1℃。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
素的分泌有关。一般说来,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肌肉活动时代谢
影响。
加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情绪激、精神及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
二、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机体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各内脏中,肝的代谢最旺盛,它的产热量是最高
的。运动或劳动时,肌肉为主要产热器官。
(二)散热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一部分热量通过皮肤汗液蒸发来散发,呼吸、排尿和排费
也可散失一小部分热量。主要的散热方式有:
1.辐射散热这是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形式。气
温与皮肤的温差越大,或是机体有效辐射面积越大,辐射的散热量就越多。
2.传导和对流散热
(1)传导散热: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水的导热
度较大,根据这个道理可利用冰囊、冰帽给高热患者降温。
(2)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交换热量的一种方式。人体周围总是绕有一薄层同
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气,由于空气不断流动(对流),便将体热发散到
空间。风速越大,对流散热量也越多;相反,风速越小,对流散热量也越少。
3.蒸发散热在人的体温条件下,蒸发1g水分可使机体散失2.43kJ热量。当环境温度
为21℃时,大部分的体热靠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热,少部分的体热则由蒸发散热;当环
境温度升高,高于或等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三)发汗及汗液分泌的调节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汗液的蒸发又称为可感蒸发。发汗是反射活动。人体
汗腺接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所以乙酰胆碱对小汗腺有促进分泌作用。发汗中枢分布在
从脊髓到大脑皮质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在正常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是下丘脑的发汗中枢,
它很可能位于体温调节中枢之中或其附近。
三、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根据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看到,切除大脑
部分结构后,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完整,动物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
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