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专升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专升本《医学综合生理学》第六章(消化)知识点总结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07-28

消化和吸收的概述
一、概念
1.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经过分解,由结构复杂的、难溶的大分子物质变成结构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2.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的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1.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管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管的远端推送。
2.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所占的时间比骨骼长,而且变异很大。
2.有良好的节律性,但其收缩很缓慢,节律性不规则。
3.紧张性。消化管各部分,如胃、肠等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与平滑肌的紧张性有重要的关系;紧张性还使消化管的管腔内经常保持着一定的基础压力。
4.富有伸展性,这一特性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它使消化管有可能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
5.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内胃帅她麻
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拍标
1.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盆神经。大多数节后神经纤维为胆碱能纤维,一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为肽能纤维。胆碱能神经兴奋使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
2.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来自脊髓胸5到腰3节段的侧角。交感神经兴奋对胃、肠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起抑制作用。
3.壁内神经丛包括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由许多神经元和短的神经纤维构成,可完成“局部反射”

胃内消化

一、胃液

(一)性质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反应的液体,pH为0.9~1.5。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为1.5~2.5L。
(二)成分及其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1、盐酸盐酸也称胃酸,其主要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③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为际和胨。胃蛋白酶起作用的最适pH为2.0~3.5,故胃酸缺乏的患者,蛋白质的消化将受到影响。
3.黏液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及胃腺均可分泌黏液,它覆盖在黏膜表面形成一个凝胶层,具有润滑作用,防止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
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它可与维生素B2结合,以防止消化液对维生素B2的破坏,有利于其在回肠的吸收。内因子与造血功能有关,缺乏时可引起恶性贫血。

肠道内消化
一、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胰液分泌的调节
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为7.8~8.4,渗透压约与血浆相等。人每日分泌的胰液量为1~2L。
(1)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胰液的主要成分是水、NaHCO, 和多种消化酶。NaHCO, 可中和由胃进人十二指肠内的酸性食糜,对小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并可维持小肠内中性偏碱的pH环境,以适应小肠内各种酶对PH的需要。消化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
胰液中的消化酶及其作用如下:
①胰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和寡糖。
②胰脂肪酶:可分解脂肪为甘油、脂肪酸和单酰甘油。
③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在肠致活酶作用下转变为胰蛋白酶,进一步激活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使它们转变为有活性的酶。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可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④肽酶:可将多肽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2)胰液分泌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少,而酶的含量很丰富。
②体液调节:引起胰液分泌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

第四节吸收

一、吸收的主要部位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是是不同的。
1.口腔和食管营养物质基本不吸收,胃内吸收也很少,只能吸收少量水分、酒精。
2.大肠黏膜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小肠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特别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的。
4.回肠有其独特的功能,即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主要为:①吸收面积大;②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③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约3~8小时

二、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1.糖类的吸收一切糖类都必须被消化分解成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小肠吸收。单糖主要通过主动转运进人毛细血管,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贮存和分布到全身供机体利用。
2.脂肪的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为脂肪酸、单酰甘油和胆固醇等,它们与小肠内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而被运送到小肠的微绒毛表面。在此处它们又从微胶粒中释放出来,进入黏膜上皮细胞内。
脂肪吸收的途径有两种:

①甘油和短链脂肪酸可溶于水,经毛细血管吸收;②长链脂肪酸和单酰甘油与细胞内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扩散人毛细淋巴管,故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
3.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性的,吸收途径是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专升本《医学综合生理学》第六章(消化)练习题
下一篇
专升本《医学综合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练习题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