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南成人高考医学类专业专升本层次需要考生考试《医学综合》科目,本网站整理出各章节考察知识点总结供考生参考,考生复习还是要以教材课本为主。
本章节考纲解读
本章节内容为肿瘤,要求考生掌握常见良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恶性肿瘤的TNM分期概念。
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
一、良性肿瘤
1.皮肤乳头状瘤为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系呈乳头状的上皮增生所致,可单发、多发。在皮肤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表面有角化,易恶变为皮肤癌。阴茎乳头瘤极易癌变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2.乳头状疣其表面呈乳头状向外突出,可见多根细柱状突,其中偶见毛细血管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伸延。多由病毒引起,可自行脱落。
3.老年性色素疣常发于头额部、靠近发际、躯干及暴露部位,高于皮肤,斑块状,色黑,表面干燥、平滑或粗糙感。恶变时局部增高、扩大、破溃及出血。
4.黑痣为良性色素斑块。皮内痣:痣细胞表皮下真皮层可高于皮肤,表面光滑,可有汗毛,恶变少见。交界痣:痣细胞位于基底细胞层,向表皮下延伸。局部扁平,色素较深,多位于手、足,少见于眼睑,外伤或感染后可恶变。混合痣:为皮内痣与交界痣同时存在。黑痣颜色变深、变大,出现瘙痒、疼痛应警惕恶变。
5.脂肪瘤常见于躯干、四肢,边界清楚,分叶状,质软,无痛,生长缓慢,但可达巨大体积。深部者可恶变。也有多发者,通常瘤体较小,可伴疼痛,有家族史。
6.纤维黄色瘤常见于躯干、上臂近端、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可呈深咖啡色,易误为恶性。如增大应疑有纤维肉瘤变。
7.带状纤维瘤常位于腹壁,为腹肌外伤或产后修复性纤维瘤,无明显包膜。
8.神经鞘瘤在体表多见于四肢神经干的分布部位。可位于神经干中央(中央型),也可源于神经边缘。呈多发性、常对称。皮肤常伴有咖啡样色索斑,肿块可似乳房。
9.神经纤维瘤状,偶有明显疼痛。可伴有智力低下,不明原因的头痛,也可有家族聚集倾向。另一类神经纤维瘤可为皮样囊肿型,多发于头顶、臀部。
10.血管瘤
(1)毛细血管瘤:婴儿多见,多为女性,出生后可见皮肤呈红点状或小红斑,渐增大,色加深,隆起,边界明显,压之稍可褪色,释手后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可在皮下,也可在肌肉器官内,可有局部隆起,青紫色,皮肤正常,质地软,边界不清,可有压缩性、钙化结节及触痛。肌肉海绵状血管瘤常出现肌肥大,局部下坠,在下肢者久站或行走时有发胀感。
(3)蔓状血管瘤;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多数为静脉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肿瘤范围较大,在肢体可见蜿蜒的血管,压缩性和膨胀性明显。可触到硬结,听到血管杂音,肢体皮肤较薄,有色素沉着及破溃、出血,或影响运动能力。在青少年肿瘤累及骨组织,肢体可增长、增粗。
11.皮样囊肿好发于幼儿或青春期,生长慢,球型,不易移动,多柔软有波动感,偶见质地坚硬者。
12.皮脂腺囊肿多见于头、面部、背部等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表面可见黑点。
13.表皮样囊肿常见于易受外伤及磨损部位,如臀部、肘部,也可出现于注射部位。
14.腱鞘或滑液囊肿多见于手腕、足背肌腱、关节附近,质地坚硬。
二、恶性肿瘤
皮肤癌多见于头面部、下肢。
1.基底细胞癌发展缓慢,很少转移,也可同时伴有色素增多,呈黑色,质地较硬,表面呈蜡状,破溃时边缘呈鼠咬状。
2.鳞状细胞癌由于易形成溃疡故表面呈菜花状,边缘隆起不规则,底部不平,易出血,伴恶臭。
3.黑色素瘤多由色素痣恶变而成,发展迅速,如色素痣处出现刺痛、痒感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4.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多见于躯干,表面皮肤光滑,似薄的瘢痕疙瘩样隆突于表面,易转移。
以上知识点总结仅供考生参考,考生备考还要以教材课本为主,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资料可在页面下方填写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2020河南成人高考学习资料和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