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南成人高考医学类专业专升本层次需要考生考试《医学综合》科目,本网站整理出各章节考察知识点总结供考生参考,考生复习还是要以教材课本为主。
本章节考纲解读
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导联的组成,各波、段、间期的命名、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血气分析的指标和临床应用;熟悉胆红素代谢;了解常用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电解质、肾功能、血清酶、心肌酶及心肌蛋白)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掌握典型正常心电图的特征,以及心房与心室肥大、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掌握肾功能、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内容。
出凝血指标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一)参考值
正常人35~45s,超过正常对照值10s以上为异常。
(二)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甲、乙型血友病,因子Ⅸ、XI缺乏),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严重肝病、DIC晚期等) , 循环抗凝物质增加(风湿性疾病) 。缩短见于DIC早期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凝状态。
二、凝血酶原时间(PT)
(一)参考值
正常人11~13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有意义。
(二)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Ⅰ、Ⅱ、V、Ⅶ、X)及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后期及抗凝剂使用) 。缩短见于血液病高凝状态(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目前, 临床在使用抗凝剂中监测PT使用的指标是:
IN R(国际标准化比率)
IN R=(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平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 II
IN R正常参考值0.9~1.1(IS I:每批药品的国际敏感指数) 。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一、参考值
成年男性:1~15mm/1h末。
成年女性:0~20mm/1h末。
二、临床意义
1.生理性改变12岁以下儿童、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后至分娩后3周以及老年人可增快,高原居民可减慢。
2.病理性增快见于炎症(结核、风湿、心肌炎)、组织损伤及坏死(手术、心肌梗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淋巴瘤、骨髓病、肝硬化、肾炎及巨球蛋白血症)、贫血以及高脂血症。血沉减慢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