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南成人高考医学类专业专升本层次需要考生考试《医学综合》科目,本网站整理出各章节考察知识点总结供考生参考,考生复习还是要以教材课本为主。
本章节考纲解读
本章节内容为外科休克,要求考生掌握外科常见休克的基本概念,常见原因,熟悉外科休克的临床表现,了解治疗原则。
外科常见休克的类型和处理原则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由于体液的急骤、大量丢失,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在外科常由失血和失液引起。
(一)失血性休克
全血、血浆在短时间内迅速丢失,并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多见于肝、脾破裂,股骨、骨盆骨折,开放性颅脑损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1.补充血容量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在补充血容量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可先自静脉内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视血压回升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输血,输血最好采用新鲜的全血。为了快速补充血容量和观察心脏对输液的负荷情况,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5~10cmH2 O。当动脉压较低, 中心静脉压也低, 提示循环血量不足, 补液是安全的,且可增加心排血量。如动脉压较低,而中心静脉压偏高,则提示补液量过多或有心功能不全情况。
2.止血.多先采取压迫、填塞、包扎等措施,暂时控制出血。
3.对症治疗失血性休克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应适时补充碳酸氢钠。大量输血后应给予适量的葡萄糖酸钙。
(二)失液性休克
由于反复呕吐、胃肠长期减压、大创面慢性渗液等原因大量丢失体液,而又未及时补充,从而使细胞外液和有效循环血量严重减少而导致的休克。特点为血压低、中心静脉压低、心排血量低、周围血管阻力高。治疗应治疗原发病,如止吐止泻、解除梗阻、正确处理烧伤等;扩充血容量;恰当选择血管活性药物。
二、创伤性休克
各种严重损伤都可引起血浆或全血创伤性休克。常见于多发性骨折、多器官损伤、严重按压伤、外伤性气血胸及大面积烧伤等严重损伤。因休克可为剧痛、低血容量、继发感染等引起,防治中应有效止痛(含吗啡制剂)和骨折固定,合理扩容,控制感染,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时首先处理好威胁生命安全的各种情况,待血容量纠正后,再作需搬动的X线等检查。若快速扩容才能维持正常血压者,示有致命的损伤,如肝、脾破裂或较大血管损伤等,应予查明并紧急手术。
三、感染性休克
又名脓毒性休克,可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感染引起。因广谱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的广泛使用,大手术、导管检查以及交通事故渐多,发病明显上升,病死率仍高达50%左右。
(一)诊断
1.有关病史如重症胆管炎,静脉输入已为细菌污染的血液等。
2.临床表现病人突起寒颤,高热至39℃以上,或体温突然下降至36℃以下,兼有过度换气,面色苍白,轻度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脉压变小,以及不明原因的腹泻,为早期休克。发热病人突然血压下降,并无出血或外伤者发生休克,经积极治疗仍不易纠正等,亦有助于较早发现或诊断为感染性休克。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有条件应于病灶处取脓液或抽血,分别作细菌培养。
4.其他检查:目的在于査明感染病灶,如X线检查、B超检查等。
(二)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休克、抗感染同时进行。
1.控制感染感染不控制,休克不能纠正。
(1)手术:如病情允许,应在经过短期积极抗休克治疗后,争取早手术;如休克不见好转,则应一边抗休克,同时抓紧手术。对严重感染病人,不施行手术控制原发感染病灶,休克也无法纠正。
(2)应用抗生素:
①根据感染的细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②病原菌不明确时,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抗生素;
③抗生素用量要大,争取完全杀灭细菌;
④注意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
2.补充血容量
以平衡液扩容时,最好依据尿量、脉搏、中心静脉压(或观察颈部静脉)等不断调整输液量和速度,并多次适量输人血浆或全血,维持胶体渗透压,改善全身情况。
3.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毒血症时,心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可采用强心苷等治疗。在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甚至已去除病因后休克未见好转时,应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短期静脉注射。
以上知识点总结仅供考生参考,考生备考还要以教材课本为主,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资料可在页面下方填写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2020河南成人高考学习资料和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