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科目的考试大纲要求中有许多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的知识点,而对知识点掌握的帮助最有效的就是针对例题进行分析,例题分析不仅可以使考生掌握出题思路同时也能让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地深刻。这里精选了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供各位考生参考。
阅读下文,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选项是()。
七里香是一种花。所谓“七里香”是喻其香味悠远绵长,虽身在七里以外仍能叨其福气。究竟是否能喷洒到三千五百米的距离,我没有具体测试过,但它香得沁心,香得可人,香得馥郁而不生腻,却是千真万确的。
别处有没有这花,我没有见到过。在陕南汉中盆地以至安康山区,我却是大饱眼福。而其中尤以安康香溪洞名胜区的七里香最著名。也有人说,香溪洞正是因为七里香而得名。
这花像什么?像时尚女郎波浪形的披肩发?像直挂山前的小瀑布?都有点相似,但色、味、神都不似。七里香基本上是白色的,却不是直白惨白,而是昂昂有生气。它比波浪形披肩发少了人工香水味儿,它比瀑布更多了些人情味儿。
变它在陕南一带很普遍,也很普通,普通得随处可见。在山坡上,在路边崖壁上,在小家小户的院墙上,成为此地天然的饰物。也许因为它不那么珍稀,所以没有半点自命不凡的贵族气。它很多,但并不因为多就贱就俗。单以它的香气而言就的确不同凡俗。从它身上我悟到一个理儿:多而雅是可能的;相反,少而俗也不是不可能的。
同七里香在一起待得稍长,我便不敢再拿什么比喻它。它就是它,它就是七里香。假如没有亲眼得见,即使以什么形象喻它也是枉然;假如没有闻其香气,纵然入芝兰之室也不能真切领略其独特气韵。
我羡慕陕南人,我觉得常年能和七里香相伴就会分外年轻。尽管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百花争艳,百木竞姿,但不可能都如此得天独厚,享受一种不同凡俗而又多得极其普通的怡目养神的名花。仅仅拥有这七里香,安康和汉中就会使外来客难忘。
在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越来越需要加以养护与净化的今天,我总觉得陕南的七里香是环保的滤化师,空气的调节器。假如神州大地都有爽心怡神促人向上的七里香,伪劣的香气就将会无人问津。
A.作者从七里香的普遍和普通中悟出的道理是:多而雅是可能的,反之亦然。
B.作者写七里香,是为了抨击貌似纯真,实则伪劣的时风,呼唤真善美的社会风尚。
C.这篇散文的主题,在于提醒人们保护好地球——人类共同的活动环境。
D.作者歌颂花,进而歌颂了陕南人民,歌颂了他们纯真又不同凡响的进取品格。
E.作者认为,能享受到一种纯真的社会风尚,是一种福气,能促人向上。
【答案】CDE
【解析】从备选答案看几乎涉及全文各段,因此,解此题必须按以下步骤操作:①认真研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②从对应阅读的相关段落中,找出与题中选项相关的重要语句对照分析;③反复琢磨作家的真实写作意图。经分析,A项是作家由“七里香”的普遍和普通悟出的道理,符合文意;B项是作家由“七里香”的醇香联系现实而想到空气净化问题,批判了伪劣之风,呼唤真善美的时代精神,符合文意;C项误把A项中说明“七里香”净化、调节空气作用的定语作为判断,以偏概全,理解错误,不符合文意;D项离开作品的具体描写,无中生有,随意拔高,不符合文意;E项望文生义,与文意不符。
以上例题分析仅供考生参考,复习备考还要以教材和资料为主,考生如需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2020河南成人高考学习资料和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