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层次的考试中政治是一门必考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的知识点详解和练习题解析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考纲解读:本章节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矿物等。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三,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地理环境虽然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二、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主体的人们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分布、增减、迁徙等。
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第一,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
人口,就形成不了人类社会,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既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生产者,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消费者,所以人口因素的状况必定会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因素也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尖锐矛盾,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要重视我国的人口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人口政策,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体现着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体现着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就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同时人类从事政治、司法、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也必须首先解决吃喝住穿问题,所以生产活动又是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二,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且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制度的性质根本上是由社会的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方式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的性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一种社会制度的变化,无论是在量变范围内的调整,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最终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第五,生产方式决定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的性质、方式和大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决定作用,而是通过与生产方式的结合才得以间接地实现的。例如,一条流动着的河流,就其本身而言,只是遵循自然规律在流动而已,无所谓好坏,只有与一定生产方式相联系时,我们才能区分“水灾"与“水利”。可见同样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取决于生产方式。又如,同样的人口数量在此生产方式中可能是不足的,在彼生产方式中可能是过剩的,同样的人口质量在此生产方式中可能是高的,在彼生产方式中可能是低的。可见同样的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也取决于生产方式。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的部分考点总结,内容仅供考生参考,如需获取全部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还可以与在线指导老师联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