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专升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六章考点(1)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09-15


导读:在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层次的考试中政治是一门必考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的知识点详解和练习题解析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考纲解读:本章节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中,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更高水平,旧的生产关系不再继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时生产关系就必然要发生变革,新的生产关系必定要代替旧的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作为生产方式的内容是相对活跃的,生产关系作为生产方式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而二者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应当时生产力要求建立起来的时候,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基本上是适合的,因而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就会越来越落后于生产力,从而妨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时必须对生产关系在不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或改革,以尽可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已经落后到基本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在不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的前提下调整与改革已经不可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必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通过根本改变生产关系的性质,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新的基本适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并表现为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而生产方式的发展又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矛盾运动,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在一切社会形态、在社会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和每一历史时期都普遍地起作用。把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理解整个社会历史的钥匙,也正因为这样,反映这个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原理。其次,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依据。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一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的内容是生产关系,但并不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中的各种生产关系都能进人经济基础,只有占统治地位、决定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性质的那一种生产关系才是支撑起社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性质并得到上层建筑服务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称,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为了服务于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在经济关系领域居于统治地位的,就必然要在政治和思想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经济基础变了,上层建筑也要随着改变。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不仅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而且决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总要利用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并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现象作斗争;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的需要时,就起促进作用,不适合时,就会阻碍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一种社会形态建立初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二者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可以在该社会形态内部通过改革和调整加以解决。当一种社会形态发展到没落时期,经济基础已基本不能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的状况与经济基础领域中的变革要求也已经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就必须通过先进阶级的社会革命,消灭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起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就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新的基本适合,从而又开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新的矛盾运动。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永无止境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社会形态不断更新。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革,上层建筑以服务的形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始终存在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这些就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上,要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辩证原理,反对否认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唯心主义上层建筑决定论,也要反对忽视和否认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机械决定论和自发论。在实践上,这一规律为观察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使我们能正确分析社会经济同政治、思想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一规律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的部分考点总结,内容仅供考生参考,如需获取全部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还可以与在线指导老师联系领取。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六章考点(2)
下一篇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五章练习题解析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