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专升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五章练习题解析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09-14


导读:在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层次的考试中政治是一门必考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的知识点详解和练习题解析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考纲解读:本章节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选择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关键在于没有正确解决()。
A.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3.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指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科学文化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C.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5.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区分是相对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史观的观点会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
A.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探索与批判
B.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
C.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政治制度
D.国家政权
10.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
A.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相信英雄人物的作用
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认劳动创造人
D.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反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辨析题
1.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变化与社会存在状况总是保持一致的。
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简述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四、论述题
试述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解析】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C【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关键在于没有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A【解析】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指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4.D【解析】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某种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5.C
6.C
7.C【解析】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8.B【解析】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
9.D【解析】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10.A【解析】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第一,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的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统治者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与创造者。

二、辨析题
1.错误。唯物史观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说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和延缓作用。
2.错误。唯物史观首先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社会意识变化与社会存在状况不总是保持一致的,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某种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3.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除此之外并无别的哲学基本问题。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之外或与之并列的另一个基本问题。
三、简答题
1.(1)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也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国体即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或说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即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国家类型或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国家形式或政体是国家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选择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3.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宣告了真正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统一,打破了唯心主义独霸社会历史领域的局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第一次创立了真正的完备、科学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并最终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规律,从而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使无产阶级及其改造世界的奋斗第一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无产阶级可以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从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
四、论述题
(1)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矿物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人类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第三,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2)人口因素是指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主体的人们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分布、增减、迁徙等。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第一,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就形成不了人类社会,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既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生产者,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消费者,所以人口因素的状况必定会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口因素也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就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同时人类从事政治、司法、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也必须首先解决吃喝住穿问题,所以生产活动又是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第二,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且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第五,生产方式决定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的性质、方式和大小。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五章的练习题解析,内容仅供考生参考,如需获取全部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还可以与在线指导老师联系领取。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六章考点(1)
下一篇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五章考点(3)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