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层次的考试中政治是一门必考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的知识点详解和练习题解析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考纲解读:本章节要求考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性和基本经验。
一、选择题
1.1948年,毛泽东在()文章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新民主主义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农民阶级,尤其是贫农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4.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如何紧密团结和联系群众问题
B.领导权问题
C.土地所有权问题
D.革命的同盟军问题
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6.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化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指()。
A.社会主义农业化
B.信息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现代化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完成对农业的改造
C.完成对手工业的改造
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9.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采取快速前进的方针,一蹴而就的步骤
D.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二、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革命的对象不同。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三、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
四、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B【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D【解析】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4.B【解析】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
5.A
6.A【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7.C【解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8.A【解析】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9.C【解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步骤,有步骤、分阶段地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
二、辨析题
1.错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相同的,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性质也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第一,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第二,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三,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第四,革命目标和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错误。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三、简答题
1、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他们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缺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又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因此,对于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慎重的政策。
四、论述题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把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改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既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又避免了社会的动荡,还使被改造对象愿意接受改造,并变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三,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当然,由于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不够严谨,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等,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偏差和问题。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的基本完成仍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练习题解析,内容仅供考生参考,如需获取全部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还可以与在线指导老师联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