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高起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河南成人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部分第四章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12-02


导读:历史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至今)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本章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本章知识点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两年的徘徊前进,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历史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粉碎“四人帮”以后,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还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改革开放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统分结合,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城市也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到1985年,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2.特区的设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79年,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第二年,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还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标志着中国的改革进人了整体推进、全面创新的阶段。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规划和行动纲领,画出一张通往这个目标的路线图。
三、“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方针
(1)提出和平统一方针: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提出“一国两制”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1984年,“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2.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澳门回归: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声明届时将香港归还中国。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回归的意义:①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同时,也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范例。②香港按时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澳门回归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历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
D.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有企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97年12月20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7月1日
二、非选择题
阅读以下材料:
“我一生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台湾问题,恐怕看不到解决的时候了。已经做成的事情是,调整了与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也调整了与苏联的关系,确定了收回香港,已经同英国达成协议。这是对外关系方面的参与。对内工作的参与,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确定了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确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
(2)改革开放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二、非选择题
(1)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
(2)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部分第四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河南成人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部分第五章
下一篇
河南成人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部分第三章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