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理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学习人文地理,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进步、文化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的内容是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第二章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本章知识点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学习了解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特点和分布;水能和核能的特点和分布;能源的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一、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给能源分类。
1.按其形成和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太阳能。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过去和目前太阳辐射的能量。如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等。第二类是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热、核能。第三类是由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按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常规能源。已被人类利用多年,而且现在还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水能、生物能等。它们是当代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占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
第二类是新能源。近若干年才开始被人类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等;或者过去被利用过,后来被代替了,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用来发电的风能等。
三、煤的分布
1.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
煤炭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大多集中在温带和亚寒带,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有两大煤带,一条煤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上,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欧洲,直到英国。另一条煤带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2.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量很大,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安徽北部、山东、河北一带,新疆、贵州、云南、黑龙江等省区也不少。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总趋势是北多南少。
四、石油资源的分布
1.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图2-1)。西欧、东南亚和中国是世界主要储油地区。中东波斯湾海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地区和石油出口地区。
2.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
我国现在探明的石油,大陆上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图2-2)。沿海大陆架主要的储油盆地主要有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海域。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开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开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五、水能的分布
世界上水能分布很不均匀,已经查明可开发的水能,我国占第一位,其后依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国。我国水能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水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中南和西北为次,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所占比例很小。
六、核能的分布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世界上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
核能的特点有:
(1)核能具有巨大的能量,且能量密集,用它发电,燃料的运输量小;
(2)核电站的建设,地区的适应性强;
(3)建立核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技术人员和设备;
(4)核电站建成投产以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世界核电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我国位列世界第十一位,拥有运行机组11台,共6座核电站。世界最大的核电站位于日本西北部新鴻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世界核电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拥有104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比例最高的国家是法国。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的比例接近80%。
七、世界和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
能源消费构成是指供给消费的各类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全世界能源构成中,煤炭在20世纪50年代占1/2以上,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比重显著下降。20世纪70年代,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增长很快,共占70%左右。其中有些国家不产石油或产油很少,因而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很大。20世纪80年代,核能所占比重迅速增加,石油、天然气的比重下降到60%左右。
我国的能源构成,1949年以来变化很大。1949年煤炭占97.9%,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很小;近年来,石油、天然气、水能比重上升很快,改变了单一依靠煤炭的局面,煤炭比重下降到不足70%。
八、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
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煤、水能等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按地区说,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的能源资源丰富,工业还不发达,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多向国外输出。在经济发达国家中,除了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以外,能源都不能自给,需要从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输入。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煤炭资源60%分布在华北;水能资源60%以上分布在西南;石油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南地区的能源相对较少。
九、世界“能源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起,廉价的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20世纪70年代,为了反对美国等工业大国对该地区石油的控制和掠夺,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开始提升石油价格。由于需要靠大量进口石油发展工业,美国、西欧各国、日本等的工业品的燃料成本提高,资本家利润减少,开始呼喊“能源危机”。其实,这是一场工业大国同石油输出国之间的掠夺与反掠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至于世界上能源是否短缺的问题,由于煤炭和石油的储量有限,分布不均,可能在某个地区,某种能源会出现短缺,但从全世界整个历史时期来看,则不存在能源短缺问题,这是因为地球上现有的石油和煤炭分别够用几十年和几百年。目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采取一些政策力求缓和能源问题,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约能源以及积极开发新能源等,如有效利用太阳能,从海水中分离氢。这些技术一旦突破,就可以解决人类需要的能源问题了。
十、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煤炭在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农村的能源结构,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短时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发展过程中,解决能源问题,尤其是改变农村人民的生活用能问题尤其重要。因此,我国今后应加大洁净煤的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同时应着重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缓化石能源枯竭速度,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走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长江 B.亚马孙河 C.刚果河 D.尼罗河
2.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能源的()。
A.地区分布趋于均衡
B.可利用种类不断增加
C.储藏量不断增加
D.非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
二、非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它们是_____和_____。
(2)B地区最丰富的常规能源是_____。
(3)C地区最丰富的常规能源是_____。
(4)D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其原因主要是_____和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二、非选择题
(1)太阳能 地热
(2)水能
(3)煤炭
(4)常规能源不足 经济发达,耗能量大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第二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