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理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学习人文地理,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进步、文化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的内容是人类和环境。
第六章 人类和环境
本章知识点
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学习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当今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某个特指的中心事物周围的其他事物的总和。人类生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所有事物的总和,常常把人类生存环境简称为环境。环境的概念是多层次的。
按照环境所包含的范围大小,通常划分为:宇宙环境、地球(地理)环境、国家环境、区域环境等。
按照构成地球环境的事物的性质,经常把地球环境区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包含了水、土、大气、生物、矿物等自然要素。当前比较受关注的有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人文环境一般可分为社会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等。
二、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可能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也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环境体系,必然要从环境体系中取得所需要的东西。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通过劳动实现对自然界的作用,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改变自然界的面貌。同时人类生活消费着各种资源,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在质和量的方面都极大地增长了,不断增长的消费又促进了对环境资源开发的加剧。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1.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
(1)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地震、洪涝、干旱、台风、海啸、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2)自然界本来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者含有不适于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导致人体发病。
2.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1)滥用自然资源。包括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过度放牧开垦田地导致土地沙漠化,乱砍树木也会导致土地沙漠化;过度捕鱼导致鱼类数量锐减;疯狂捕杀野生动物让动物灭绝。
(2)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工业“三废”和对人体有害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河流和土壤中,污染和毒化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3)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垃圾、污水、噪声、废气、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4)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例如,修建水库大坝未注意生态问题,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沿岸及支流水草丛生,导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由于营养物质被拦截在水库中,使渔业减产;还可能使大坝下的地层产生新的断裂、诱发地震等。
四、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以及大量砍伐森林和垦荒活动,使得大气中的CO,浓度增加,使全球气候呈变暖的趋势。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威胁的同时也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2.臭氧层的破坏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臭氧数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来的氯氟烃化合物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由、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酸雨不仅使河湖水酸化,多响鱼类生长繁殖,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世界上酸雨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4.物种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其中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恶化。
五、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走过的历程,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需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这三个方面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章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荒山
B.梯田
C.沼泽地
D.雪山
2.在下列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3.当今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A.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B.人口爆炸、资源枯竭、水源锐减
C.水体污染、滥伐森林、土地沙化
D.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A 3.A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第六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