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理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认识地球以及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地图表达出来的,培养个人的识图、读图能力对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的内容是陆地上的自然带。
第六章 陆地上的自然带
本章知识点
掌握陆地上的自然带,以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自然带的概念
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差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植物是各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有关,在各大陆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带。由于大陆自然带的形成不仅受纬度热力分布的影响,而且受到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的干扰,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大洋表层的自然带复杂得多。
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地球表面上各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1.地带性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从图6-1可以看出,从赤道到两极,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大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带表现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受气候影响的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规律。
2.非地带性规律
并不是地球表面的所有事物都具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像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在自然界的分布就不具备地带性特点,这使自然带的分布在某些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的特点。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1.形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能随纬度增高而减少
B.距海远近不同
C.各地地形影响不同
D.各地洋流影响不同
2.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C.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常绿林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3.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分布着()。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沙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森林带
4.热带雨林带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A.羚羊、斑马、长颈鹿
B.骆驼、黄羊、鸵鸟
C.企鹅、海豹、白熊
D.大象、犀牛、河马
二、非选择题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各自然带名称的代号按垂直自然带自下而上的变化规律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D
二、非选择题
(1)D、B、A、E、C
(2)亚热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六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