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理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自然地理和中国人文地理两大模块。学习中国地理有利于我们了解我国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差异,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以及环境的有效保护等。本章的内容是中国的气候。
第四章 中国的气候
本章知识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气候也不同。我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夏气温分布差异也很大。学习了解我国的气温,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变化,气候特征及其原因以及灾害性天气。
一、我国的气温
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是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这是因为:
(1)纬度位置影响。南北跨度达50个纬度,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也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2)冬季风影响。冬季风源地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气温差别增大。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此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别很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是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造成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是:
(1)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半球,全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
(2)夏季风盛行。
(3)北方白昼时间比南方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小了与南方的气温差。
二、我国的降水
1.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外,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5~9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但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5月,北上的夏季风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岭南一带相遇,雨带便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6月,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摆动1个月左右,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7、8月,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9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的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我国各地的年降水量不但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较大,而且各个年份之间的变化也较大。各地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致来说,西北内陆地区比东南沿海地区大。这主要是由于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的。
4.干湿地区
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同降水量和蒸发量都有关系。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气候湿润;反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气候干燥。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可以把我国分成4个干湿程度不同的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三、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原因
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我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因此我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寒潮
寒潮指造成降温地区广,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强冷空气。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但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特别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南南部谷地。
2.台风
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风力达12级。我国台风出现的时间是夏秋季节,7~10月是台风盛行的季节,8月最多,2月最少。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
3.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天气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强弱决定。梅雨主要出现在:每年春末初夏,正常年份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弱影响,梅雨早来晚去,雨期过长,雨量过多(洪涝);若梅雨晚来早去,则雨期过短,雨量过少(干旱),都会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伏旱产生时间是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形成原因是梅雨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急剧上升;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4.沙尘暴
我国沙尘暴产生时间是春季为甚,冬季其次。涉及范围主要是华北地区,内蒙古中部、西部地区,甘肃的中部和西部,宁夏境内,山西北部等北方地区。
章节练习
选择题
1.我国下列温度带,跨四种干湿地区的是()。
A.热带
B.亚热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2.我国东部多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们滥伐森林
B.世界气候变暖
C.夏季风的强弱
D.冬季风的强弱
3.下列关于我国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有()
A.分布规律是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台湾岛上西侧降水量多于东侧
C.新疆的降水量是高山多于盆地
D.南岭以南的降水量均大于1600毫米
4.下列界线大体与秦岭一淮河一致的是()
A.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B.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
C.年降水量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C 3.C 4.A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第四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