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高起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二章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12-17


导读:地理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认识地球以及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地图表达出来的,培养个人的识图、读图能力对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的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第二章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本章知识点

对地球的基本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各半球的划分,对经纬网的认识等。地球在不断运动,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差,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图2-1)。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体积约为10830亿立方千米;质量约为60万亿亿吨。
二、经纬网
1.地轴、两极和赤道
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就是地球的两极(北极和南极)。地球表面同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作赤道。
2.经线和经度
经线也称子午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任意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为了区别每一根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就是经度。按国际规定,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然后向左右延伸180°,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人们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度
地球上所有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与地表相交而成的圆就是纬线。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是指该点铅垂线(或该点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纬度的起点是赤道,也就是说赤道上的纬度为0°。由赤道到两极,各分为90°。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地理上有低纬、中纬和高纬之分。通常,0°~30°称为低纬;30°~60°称为中纬;60°~90°称为高纬。北纬90°就是北极;南纬90°是南极。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
4.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交织组成的网格,称为经纬网(图2-3)。地球表面实际上并不存在经纬网,设立经纬网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地理坐标,即该点的经度和纬度,就能确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三、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1)自转的定义
地球绕自转轴的旋转,叫作自转。
(2)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4)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转过经度15°,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自转的线速度最大。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
地球不停地自转决定着它向着太阳的一面同背着太阳的一面不断地有节奏地互相交替,这就是地球的昼夜更替。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日(24小时)。由于地球自转,地表的增温和冷却才不会超过一定限度,既不过分炎热,也不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2)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使东部比西部先看到日出,也即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其地方时刻不同,从而形成时差。例如,当一个地方是正午的时候,距它180°经度的地方正当午夜。
3.时区的划分
(1)时区
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同一时刻,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相同。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做出了以下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至东经7.5°,作为中时区,也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按照这样,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
(2)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人为规定: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在任何时刻,总比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早24小时,即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是日期刚好相差一天。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的一些地区和国家使用日期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不完全在180°经线上。

四、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
交日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作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作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约为1年。
2.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一边公转,一边自转,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着约23°26'的夹角(图2-5)。因此,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叫作北回归线;最南是南纬23°26',叫作南回归线。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就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是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这一天就是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往北返回。3月21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即春分日。同理,南半球反之。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图2-7)。就季节变化而言,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总是一侧面向太阳,另一侧背向太阳。因此,又常把前者称为昼半球,后者称为夜半球。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半球也是时常发生变化的。天文学上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作晨昏线(圈)。晨昏线把地球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昼弧(位于昼半球的各段纬线)和夜弧(位于夜半球的各段纬线)。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就决定了昼弧的长度。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各地的昼、夜弧长度都是不等的。如果昼弧长于夜弧,则白天长于黑夜;反之,白天短于黑夜。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地球位于春分点和秋分点。阳光直射赤道,晨昏圈正好通过两极,而且所有纬线圈都被晨昏圈等分为二,也就是说其昼弧和夜弧等长。因此,南北半球各纬度上的白昼和夜晚长度都是12小时。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切于南极圈(南纬66.5°),南极圈内整日处于晨昏圈向太阳的一侧,而北极圈内整日却处于晨昏圈的背太阳一侧。北半球各纬圈,昼弧小于夜弧。因而产生了如下的结果:

第一,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愈向两极,昼夜长度悬殊愈大。
第二,在赤道两侧的相应纬度上,昼夜相对长度恰好相反。

第三,北极圈内夜长24小时,为极夜;南极圈内昼长24小时,为极昼。而在南极,太阳整日位于地面以上23.5°。

夏至日情况恰好与冬至日相反(图2-9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阳光切于北极圈(北纬66.5°)。北极圈内整日都在晨昏线的向太阳一侧,昼长达24小时(极昼);南极圈内整日却在背太阳一侧,夜长24小时(极夜);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赤道两侧的相应纬度上,昼夜相对长度也恰好相反。
(3)四季更替
太阳直射点从二分点(春分、秋分)到二至点(夏至、冬至),再到分点,又返回到至点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从天文季节来看,北半球从春分到夏至,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白昼时间逐渐增长,为夏季;从秋分到冬至,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白昼时间逐渐变短,为冬季。南半球正好相反。从冬季到夏季,又从夏季到冬季是两个过渡季节,分别叫作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通常把公历3―5月划为春季,6―8月划为夏季,9一11月划为秋季,12一次年2月划为冬季。这是从天文角度的划分。


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句自东向西转
B.地球自转时地轴北端基本上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C.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用了23时56分4秒
D.60°N的角速度约为0.25度每分钟
2.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春分日和冬至日

B.夏至日和冬至日

C.春分日和秋分日
D.秋分日和夏至日
3.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月亮的圆缺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东京的地方时比上海早

D.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二、非选择题
下图为12月22日光照图:



(1)此时正值_______(北半球节气)。自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南或北)方向移动。
(2)这一天,在_____(纬线)及其以_____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3)这一天,A、B两地日出较早的是_____;C点的夜长为_____小时。
(4)再过三个月,A地处在_____(季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二、非选择题
(1)冬至    北
(2)南回归线    南
(3)B    0
(4)春季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二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三章
下一篇
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一章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