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高起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四章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12-18


导读:地理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认识地球以及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地图表达出来的,培养个人的识图、读图能力对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的内容是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章 地球上的大气


本章知识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形成气候的因素,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和成因。气温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又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了解降水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降水的类型。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以及对降水的影响。
一、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气团及其锋面的活动。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特征,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主要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二、气温
1.气温及其表示方法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用摄氏度(℃)表示。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作等温线。等温线图可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状况。
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之中,就北半球来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的热容量大,受热和放热都比较慢,所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气温的空间分布
气温的空间分布包括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1)气温的水平分布
世界气温的分布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温就低。在同一纬度上,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冬季大陆比海洋冷。7月,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这是由于7月太阳直射在北纬20°附近;沙漠地区少云雨,太阳辐射强度大;沙漠对太阳辐射吸收强,增温快。1月,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2)气温的垂直变化
从垂直方向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这是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三、降水
1.降水及其表示方法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雹等,叫作降水。降水量一般用毫米表示。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作等降水量线。用等降水量线图可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2.降水的形成
从海洋和陆地蒸发的水汽,是形成大气降水的基本条件。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变冷,其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3.降水的类型
促使气团上升的原因有多种,因此降水的形式也不一样,归纳起来有三种:
①对流降水(对流雨):对流降水是空气强烈变热,湿热空气膨胀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水汽冷却凝聚而形成的。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其他地区夏季中午前后也可发生对流雨。
②地形雨:暖湿气团在前进途中受到高山阻挡,被迫沿山坡爬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团中的水汽冷却凝聚而形成的降水,叫作地形雨。地形雨常见于山地的迎风坡。
③锋面降水(锋面雨):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到干冷气团之上,其中的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冷凝而形成降水,叫作锋面降水。
4.降水量的分布
世界降水的分布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大致呈带状分布。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如下:
(1)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雨量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左右。
(2)副热带在高气压控制下,云雨难以形成,尤其是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毫米。

(3)中纬地区受锋面、季风等因素影响,降水又增多,年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毫米。
(4)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加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
四、气压和风
1.气压及其表示方法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以及地球自转偏向力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地球上气压是呈带状分布的,即自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形成下列气压带。
①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地表获得热能最多,大气受热最强,近地面热空气势必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变小,在地面形成低压带。
②副热带高压带:赤道地区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上升,使高空的空气积聚,密度增大,这些空气就开始向两极运动。运动的空气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而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在约30°纬圈处偏转为与纬圈几乎平行的向东气流(西风)。在这一纬度附近上空,由于来自赤道地区上空气流的补充,在那里空气来不及流向极地而很快积聚起来,结果这里空气密度最大,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这些高密度的空气就不断下沉,这样,南北半球副热带(纬度30°左右)近地面空气不断积聚而形成高压带,即副热带高压带。
③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是指南、北纬60°附近地带,由于来自极地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在此相遇,辐合上升,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小,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压区:两极地区气温很低,空气堆积,密度大,加之极地上空有空气源源流人,使极地地面气压升高而形成高压区。

(2)风带
全球七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南、北极高压)的存在,支配着全球气流的运动,在相邻的高压带与低压带之间,产生由高压气流流向低压的几个稳定风带。
①信风带:分布在赤道低气压带与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②西风带: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③极地东风带:分布在南、北极圈至南、北极之间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一年内经过赤道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因此赤道低气压带也随之在赤道两侧移动,这就引起了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着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形成多雨地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云致雨,成为少雨带;副极地气压带,由南、北两个方向来的气流相遇,形成上升气流,易形成锋面雨,成为多雨带;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云致雨,成为少雨带。
(5)季风环流
由于陆地吸热和散热都较海洋快,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形成高气压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形成低压区。陆地海洋之间的这种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陆地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这就形成了近地面的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应有所差异引起的。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五、气候形成因素
1.太阳辐射
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统称大气环流,这里主要体现在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决定着进入某一地区的气团性质,也决定着一定气团作用下的天气和气候。
3.地面状况
(1)海陆分布
由于海洋增温和降温都比陆地要慢,因此在同一纬度上,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很大,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两种不同的气候。
(2)地形
高大山脉阻挡气流运行,造成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干燥。地势对气温也有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3)洋流
沿岸洋流对大陆东西岸某些地区的气候有显著影响。一般暖流流经的地区,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的地区,一般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世界气候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
B.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都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或西部
C.位于西风带的岛屿都是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都是地中海气候
2.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海水运动的影响
3.在晚秋或寒冬,农民为了保护农作物防御霜冻,常常燃烧植物秸秆制造烟幕,该做法的目的是()。
A.让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B.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
C.最主要是让秸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升温

D.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
二、非选择题
读甲、乙两幅等压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处气压值可能为_____,B处风向为_____。
(2)甲图中C处表示锋线,可能形成_____锋面,未来几天D处天气变化是_____。
(3)若两图表示不同季节,最可能表示为冬季的是_____图,依据是_____。
(4)若两图表示连续一周的气压变化,乙图中E处天气变化是_____,依据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二、非选择题
(1)1006    百帕    东北风
(2)冷    受冷锋影响,出现阴天、刮风、降雨等天气
(3)乙    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强高压
(4)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    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四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五章
下一篇
河南成人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部分第三章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