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本章的内容是国民革命。
第八章 国民革命
本章知识点
“二七”惨案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仅仅依靠工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合作过程中放弃了对
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很快失败了。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但是在这次大会上,没有提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这就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二、北伐战争
1.出师北伐
1925年东征军第一次讨伐陈炯明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在各军中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7月,北伐战争开始。
2.两湖和江西战场
(1)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后,又连克湖北军事重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
(2)北伐军主力打垮吴佩孚后,转攻江西,南北合击,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占领南昌。1927年春,北伐军沿江东下,占领南京,进驻上海。1927年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继续北伐
吴佩孚、孙传芳溃败时,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徐州。
4.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北伐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军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经过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指使一批全副武装的流氓,冒充工人,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开枪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占领上海总工会。第二天,蒋介石的军队又枪击在宝山路游行的工人和革命群众。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发生了同样的反革命屠杀。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于7月15日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并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是,这次革命在反动派镇压下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最后,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这些都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是()。
A.1922年 B.1923年 C.1924年 D.1925年
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地点是()。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武汉
3.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
阅读以下材料:
“现在本党大会宣言已经表决,这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发表此项宣言,就是表示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半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9卷
请回答:
(1)引文中“本党大会宣言已经表决”是何时何地召开的什么大会?已经表决的是何宣言?
(2)引文中的对内、对外责任与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部分第八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